春節(jié)漸近,滬上各種迎接新年的裝飾品迎來熱銷。不過,今年裝飾市場唱主角的可不僅是燈籠、中國結、大紅福字等“老三樣”,不少充滿創(chuàng)意的產品受到消費者追捧。
義烏禮品城推出一款“中國紅”陶瓷杯被不少年輕人青睞。純正的紅色餐墊上,繪著可愛的卡通形象,既喜慶又活潑。與餐墊相配的,還有同色彩、同花紋的圍裙和廚房用手套。一樣的鮮艷喜慶,把節(jié)日的氛圍從餐桌延伸到廚房。粗粗逛逛,像這樣的新年主題產品在不少家居商場都有,從床套到門墊,居室的各個角落都能全副武裝起來迎接新年。
在城隍廟地區(qū)的小商品市場,綾羅綢緞制成的小商品則讓中國年更加原汁原味。綢緞質地的餐墊、筷包上花團錦簇、龍鳳呈祥,酒瓶、紙巾盒、牙簽桶也穿上了綢緞新裝。其中酒瓶的外殼還被設計成高領斜襟束腰的旗袍,怎么看都像一件工藝品。還有些店鋪為家里的幾十只桌腳、椅腳、櫥腳準備了“中國鞋”,夾有棉花的綢緞小套子套上家具后,不僅能避免損傷地板,還讓整個居室都生動起來。
部分新工藝也被利用到創(chuàng)意飾品制作之中。有些店鋪把歐美流行的布藝、十字繡“為我所用”,制作出具有百分之百中國味的產品:紅色錦緞制成“富貴花開”的牡丹、金銀錦緞變?yōu)椤敖鹩駶M堂”的并蒂蓮、黃色錦緞化身“欣欣向榮”的向日葵,盡管一看就是假花,但精致的做工和吉利的口彩深受消費者喜愛。而繪有中國各民族、各朝代服飾的骨瓷器皿等,也成為新春佳節(jié)裝扮居室的好選擇。
即使是燈籠等“老三樣”也出現了新變化。亞太盛匯廣場中的幾家店鋪推出了好幾款工藝燈籠,既有懸掛在門廊、客廳、陽臺上的,也有擺放在茶幾、書房、臥室中的。細細看來,這些古典造型的燈籠僅材質就分羊皮紙、薄絹紗、莎草紙等近十種,代替蠟燭的電燈透過不同燈罩,展示著不同風味:羊皮紙燈籠朦朧中透著祥和;大紅大綠的薄絹紗燈籠帶來濃郁的北國風情;莎草紙燈籠充滿異域神秘,微微褶皺的燈罩仿佛沉淀了千年歷史……而中國結除了有“年年有魚(余)”、“大吉大利”、“十全十美”等款式,還串進琉璃、瓷器等小飾品,變化更趨多樣。更有一家店鋪收集到20張幾百年前百姓迎接亥年的年畫,數碼制版重新印刷為厚厚一大本,讓喜歡年畫的市民貼個過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