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義烏一富翁苦心尋女15年,5次幫別人骨肉團圓,然而....
- 添加者: 添加時間: 點擊數量:
- 2011年4月,吳正民來到嘉興開始了漫漫尋親之旅,其間,有不少義烏當地的鄉(xiāng)親委托他尋找親生孩子的下落,也有嘉興女孩看到相關報道后通過手機發(fā)給他信息和圖片,希望找到生身父母。
國慶節(jié)前夕,又有好消息傳出:通過吳正民的牽線搭橋,嘉興余新女孩金晶也找到了自己的生身父母,這已是吳正民做成的第五樁善事。而他的二女兒仍在尋找中,他堅信,二女兒一定還在這個世上,“多做善事,會離女兒更近”。
《25年尋親之路25年“自我救贖”》這篇報道見報后,嘉興南湖區(qū)大橋鎮(zhèn)的熱心讀者許老伯打進晚報熱線反映:“我們小區(qū)是一個拆遷安置小區(qū),有一人的情況與吳正民描述的他二女兒的情況十分吻合?!?BR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 PADDING-BOTTOM: 0px; MARGIN: 0px; PADDING-LEFT: 0px; PADDING-RIGHT: 0px; MAX-WIDTH: 100%;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PADDING-TOP: 0px" class=tn-Powered-by-XIUMI> 9月30日上午9點左右,記者陪同又一次風塵仆仆從義烏趕來的吳正民驅車前往嘉興大橋鎮(zhèn)顧家花苑小區(qū)。
在許老伯的帶領下,記者一行很快找到了相關女孩的家,但大門緊閉。許老伯沒有這戶人家的聯(lián)系方式,了解到女主人的工作單位后,一行人便直接找了過去。
半個多小時后,相關女孩一家三口回到家里與吳正民見面??聪嗝?、說回憶、驗實物,女孩養(yǎng)母還取出了一張當年抱養(yǎng)嬰兒時附帶的紅紙,字跡斑駁,僅依稀可辨,上面寫著女孩的出生年月,但與吳正民提供的出生年月相差3天?!斑@點倒是其次,因為據我了解,紙上的信息很多是人販子偽造的,這種情況我遇到過好幾次了。”吳正民說。
上午11點左右,帶著些許遺憾,吳正民離開女孩家,“有些信息是對得上的,但女孩的長相、身高和我們家人不太對得上。不過我也不能完全確定,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畢竟二女兒生下來3天就被抱走了。女孩的照片我拍了不少,帶回義烏讓我妻子和另外兩個女兒看看,然后和女孩及她的養(yǎng)父母溝通一下,再決定下一步怎么辦。但愿能有一個理想的結果。”
10月1日,臺風“杜鵑”剛剛過去,下午一掃連日陰霾,太陽露出了燦爛的笑臉。
新中國成立66周年,一個令國人自豪的日子,對余新女孩金晶來說,注定是一個好日子:25年了,終于與自己的生身父母相認了!
10月1日上午,金晶和女伴一起坐火車趕到義烏,吳正民早早在車站等候接站,簡短寒暄之后,大伙一起趕往浦江鄭家塢。到達目的地后,早已在路口等候的金晶父母立即與“失而復得”的女兒緊緊擁抱在一起,久久不愿松開,千言萬語,無語凝噎。
平靜下來的金晶向記者講述了自己的身世:她生于1990年10月20日,農歷九月初三,養(yǎng)父當時是村里的電工,47歲,養(yǎng)母是一名縫紉工,當年大約45歲,沒有孩子。“養(yǎng)母曾說我是浦江一帶的人,又說好像是義烏的,我出生后不久就被帶到余新,養(yǎng)父出了400元錢?!?BR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 PADDING-BOTTOM: 0px; MARGIN: 0px; PADDING-LEFT: 0px; PADDING-RIGHT: 0px; MAX-WIDTH: 100%;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PADDING-TOP: 0px" class=tn-Powered-by-XIUMI> 養(yǎng)父曾對金晶說起過她最初到嘉興余新時的情況,盡管只是一些支離破碎的片斷:25年前,有個叫朱金娣的人,常年在海鹽賣花花草草,與養(yǎng)父母熟識。金晶出生后沒多久,有兩名中年婦女抱著她來到海鹽,在海鹽沈蕩鎮(zhèn)一個橋洞里遇到了朱金娣。她們問了金晶養(yǎng)父母家的一些情況后,朱金娣便告訴了她們詳細地址,兩人隨即坐船從沈蕩到余新。下船后,其中一名自稱是金晶舅媽的婦女說,浦江、義烏一帶重男輕女思想嚴重,金晶父母頭胎生的是女孩,第二胎又是女孩,所以想將孩子送人。談妥價格后,她們還在余新住了一個晚上。“前些日子我才知道,生身父母告訴我,當時把我抱到嘉興的兩個人中,有一個是我的大姨。但大姨一直不肯告訴我父母將我送去了哪里。后來媽媽跟大姨家斷了來往,23年前大姨也得心臟病去世了。”
實際上,2011年5月,通過媒體報道,金晶就與吳正民取得了聯(lián)系,將相關信息提供給吳正民,懇求得到“吳叔叔”的幫助。多年來,吳正民在尋找二女兒的同時,一直留意幫金晶和其他求助女孩尋找生身父母。
功夫不負有心人,所有信息對上號后,雙方到杭州采血作了親子鑒定。中秋節(jié)那天,喜訊傳來,鄭家塢的一對夫婦就是金晶的生身父母!
飽經風霜的吳正民開心地告訴記者:“能在我的努力下讓別人找到親生女兒,我感到十分欣慰!”
金晶告訴記者,親子鑒定結果未給出前,她準備了許多尋親海報,想在國慶長假期間到義烏、浦江大量張貼,“想不到驚喜提前來臨了!”
電影《失孤》中的雷澤寬,他在尋親路上跋涉了15年,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也得到過很多人的幫助,哭泣、悔恨、迷茫、無助都化作了臉上深深淺淺的皺紋和那善良依然的眼神。本文的主人公吳正民,與電影中的“雷澤寬”有著驚人的相似。
2011年8月,因為尋親,義烏私企業(yè)主吳正民和我們有了交集。
時隔4年,2015年8月18日,吳正民再一次坐在了記者面前。
嘉興,對吳正民來說并不陌生,“4年前,到嘉興尋親的時候,為了方便總是開車過來,但線路不熟悉,交通違章都被罰了4000多元?!?BR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 PADDING-BOTTOM: 0px; MARGIN: 0px; PADDING-LEFT: 0px; PADDING-RIGHT: 0px; MAX-WIDTH: 100%;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PADDING-TOP: 0px" class=tn-Powered-by-XIUMI>

“如果二女兒在世的話,今年應該26歲,生于1990年12月27日,農歷是十一月十一。”生于1962年的吳正民將這個日子銘記在心。
“我兄弟姐妹五個,在當時的農村,家里沒有男孩的家庭會被人瞧不起,自己也會覺得在人前人后抬不起頭來。我排行老三,兄弟姐妹家都有兒子,就我們家沒有。”
然而事與愿違,吳正民盼來了第二個孩子,可還是女兒。吳正民和妻子反復商量:當時姐姐家已有兩個兒子,很想要一個女兒,要不,將二女兒抱給姐姐家撫養(yǎng),自己再生一個。
吳正民計劃“周密”,為了不讓村里人知道這事,他和妻子決定先把孩子悄悄抱到堂嫂家,有人問起來,就說孩子是堂嫂在路邊撿到的,過些日子再讓姐姐把孩子抱回家。
做好計劃后兩天,1990年12月29日凌晨,吳正明抱著襁褓中的二女兒,匆匆往堂嫂家趕。
“當時天氣很冷,天空還飄著小雪,天才蒙蒙亮。走得急加上心里緊張,尿也憋急了,看看快到堂嫂家門口了,就松了口氣,我小心翼翼地把女兒放在門口一只烤酥餅的爐子上,然后去不遠處解手。誰知當我解完手回頭的一剎那,孩子不見了,只見一個頭上包著格子頭巾的女人抱著孩子朝遠處急奔?!?BR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 PADDING-BOTTOM: 0px; MARGIN: 0px; PADDING-LEFT: 0px; PADDING-RIGHT: 0px; MAX-WIDTH: 100%;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PADDING-TOP: 0px" class=tn-Powered-by-XIUMI> 吳正民追了10多分鐘,那女人上了一輛停在路口的農用車,“我趕緊也叫了一輛電動三輪車,但他們的車速很快,追了好遠也沒追上。”
不過,吳正民記下了農用車的車牌號,這也成了他20多年來尋找女兒的唯一線索。
“眼睜睜地看著親生女兒被人抱走,回去怎么向家人交待?”吳正民當時甚至動了輕生的念頭。
吳正明想盡辦法,找到了農用車的車主,“他說,我女兒已經被一戶人家領養(yǎng)了,做生意的,家庭環(huán)境很好,但具體送到哪里去了,他也不知道?!?/P> 七八年之后,吳正民擺鞋攤賺了點錢,每年都會給農用車車主送上不少錢物,總想著能從對方嘴里套出一些關于女兒的信息。
有一年,農用車車主告訴吳正民,抱走他女兒的女人是浦江人,還帶著吳正民一家去找,但還是一無所獲。
誰能料到,農用車車主一直在撒謊,直到2010年,農用車車主的老婆良心發(fā)現,說出了保守了20多年的秘密——孩子當年被賣到了嘉興農村。
吳正民和妻子來嘉興找了很長時間,但沒有結果,于是找到南湖晚報幫忙。
“記得晚報報道了我的遭遇后,讀者提供了不少線索,根據這些信息,晚報記者多次陪同我們實地核實,不辭辛苦深入田間地頭查訪,還和金華的媒體取得聯(lián)系,兩地聯(lián)手幫我尋找,雖然沒有找到,但晚報對我的幫助,我永世不忘!”

2011年,尋親信息通過報紙、電視等媒體發(fā)布后,吳正民每天能接到二三十個電話,有時一天的電話費就超過300元。雖然看上去線索不少,但絕大部分是沒頭沒腦的,“有的人純粹是想騙錢?!?/P> 電影《失孤》中,在雷澤寬的幫助下,修車小伙曾帥終于與父母相認,一家人相擁而泣。15年的尋找,雷澤寬沒能如愿,而曾帥一家的團圓,似乎以另一種方式圓了雷澤寬的尋親夢。
而在現實中,經過20多年的努力,吳正民盡管還沒有找到二女兒,但也有了溫暖的收獲,他認為這是在“贖罪”,“多做善事,相信會離女兒更近?!?BR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 PADDING-BOTTOM: 0px; MARGIN: 0px; PADDING-LEFT: 0px; PADDING-RIGHT: 0px; MAX-WIDTH: 100%;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PADDING-TOP: 0px" class=tn-Powered-by-XIUMI> 吳正民的手機里保存著許多與二女兒年齡相仿的女孩照片,那些都是尋親對象發(fā)給他的,“其中一個現在管我叫爸爸,她說不打算再找親生父母了,她說義烏的吳叔叔就是她爸爸。”
對此,吳正民頗為理解:“這些孩子都是被抱養(yǎng)的,現在生活都很不容易,感情上有缺憾,需要通過某種途徑來彌補。她們一年中會來義烏看我一兩次,我們相處得很融洽?!?BR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 PADDING-BOTTOM: 0px; MARGIN: 0px; PADDING-LEFT: 0px; PADDING-RIGHT: 0px; MAX-WIDTH: 100%;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PADDING-TOP: 0px" class=tn-Powered-by-XIUMI> 2011年,吳正民到嘉興尋親,其間也有義烏當地的鄉(xiāng)親委托他尋找親生孩子的下落,到現在,已有4個孩子與他們的親生父母相認。當記者提出能否請他提供一下這些孩子的聯(lián)絡方式,吳正民婉言謝絕:“還是不要去打擾他們了!”
4年前的尋親對象——一名白血病女孩,去年她的家庭發(fā)生嚴重變故,得到消息后,吳正民感同身受,默默地給予了慰問和資助。
又過去4年,吳正民最期盼的還是能找到女兒,哪怕傾家蕩產也不足惜。
“如能如愿,我們決不會忘記二女兒養(yǎng)父母的恩德,也不會忘記幫助過二女兒的人,我們都會重重感謝。”
吳正民再次提供了二女兒的特征: 1.被抱走時女兒頭戴紅色帽子,帽子上有塊花形玉,隨身還有頂黑色帽子,中間也有塊玉;2.身穿黑色棉衣和連襪毛線褲,外面包了一床小被子,臉上蓋著圍巾;3.身上有一串珍珠項鏈;4.大腿上有顆痣。
吳正民是樂觀的,中央電視臺的大型公益尋人節(jié)目《等著我》,他和妻子每期必看,“每期都哭得稀里嘩啦的!前些日子,我已經通過微博與節(jié)目組取得了聯(lián)系,女兒的情況,還有委托我尋親的人的相關情況都整理好了,這幾天按要求發(fā)給節(jié)目組,這下更有盼頭了!”
對二女兒,吳正民有兩種“預判”:一種可能是女兒全然不知道自己的身世,25年來,在一戶家庭中平靜地生活著,養(yǎng)父母也不愿意這種安寧被打破;一種可能是女兒對自己的身世有所知曉,但考取大學后,一直在外省上學,對嘉興當地媒體的信息不甚了解,按正常時間來推算,女兒今年該畢業(yè)了,也許今后看到晚報的報道,會主動聯(lián)系他。
尋找二女兒的過程,吳正民總是說自己是在贖罪。猜度著二女兒如今的狀況,吳正民的眼中噙滿淚水。
二女兒被抱走的幾年后,吳正民又有了一個女兒?!按笈畠阂呀M成家庭,在義烏經營著一家有相當規(guī)模的瘦身中心,三女兒明年就要考大學了。家里經濟條件也算得上優(yōu)越了,現在想起當年的一念之差,就覺得虧欠二女兒,越發(fā)感到自責?!?BR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 PADDING-BOTTOM: 0px; MARGIN: 0px; PADDING-LEFT: 0px; PADDING-RIGHT: 0px; MAX-WIDTH: 100%;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PADDING-TOP: 0px" class=tn-Powered-by-XIUMI> 吳正民愛聽劉德華唱的《回家的路》,因為這首歌唱出了他的心聲,他也祈盼二女兒能感應到:
回家吧,幸福,幸福能抱一抱父母,說一說,羞澀開口的傾訴。
回家吧,孤獨,孤獨還等待著安撫,脫下那一層一層的戲服,吹開心中的霧。
拍一拍肩上沾染的塵土,再累也一樣堅持的腳步,回家真的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