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日前與五六位朋友小聚,在某酒店點菜時,一朋友點了16道菜:“吃不了,好打包!”而另一朋友則反對:“適度點菜比打包更好、更節(jié)儉!”
的確如此!酒樓飯店里食客如云,推杯換盞之后,留下的是杯盤狼藉,細細看來,有很多食物其實只是“動了幾筷子”甚至“原封未動”,浪費現(xiàn)象極其嚴(yán)重。有統(tǒng)計顯示,每年我國餐桌上的浪費高達數(shù)百億元。于是,人們開始提倡節(jié)儉餐飲,“吃不了打包”一時成為一種現(xiàn)象。但我們注意到,會打包的以中老年人居多,年輕人根本不會“吃不了打包走”。即使是“打包”的中老年人也碰上了“難題”,帶回家的菜總是因為加熱后味道不好或者忘記吃等原因而倒掉;還有,“打包”回來的菜都是多個人吃過的,也不衛(wèi)生,而且吃隔夜菜對人的身體也沒有好處。相比之下,適度點菜比打包更實惠、更方便、更衛(wèi)生。其實,如今飯桌上,“吃”已由量多、大眾菜占主流向少而精的方向發(fā)展。不用說親朋小聚,就連請客吃飯,人們也很不情愿為了“面子”而點超出就餐能力很多的菜。那樣,既浪費金錢和資源,說不準(zhǔn)還會“弄巧成拙”。曾經(jīng)有一生意人請幾位異國客商吃飯,為了“擺譜”,請客吃飯時花了六千多元。飯后,生意就“黃”了。人家說:“如此浪費,不會太實!”
適度點菜,是文明、節(jié)儉餐飲的又一“時尚”,除了消費者要努力實踐外,酒店飯店也要注意引導(dǎo),教顧客適度點菜,努力使他們既吃得高興又不浪費,說不定因此會成為你的“回頭客”呢! 劉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