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過去的五一黃金周,平板電視成為家電領域競爭最為激烈的產品,國內外品牌上演了一場龍虎斗,國外品牌以低價發(fā)威,國內品牌則從“軟”處著手,主打售后服務戰(zhàn)。雙方博弈的結果是:國外品牌利用價格戰(zhàn),使市場優(yōu)勢得到進一步鞏固,市場銷售蓋過國內品牌。
專家指出,在我國平板電視市場還沒有被充分開發(fā)這一特定階段,國外品牌占優(yōu)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其市場取勝只是階段性的,未來的持久戰(zhàn)中,誰笑到最后還是未知數(shù),國內品牌面對國外品牌凌厲的價格攻勢和已取得的市場優(yōu)勢,更應該沉住氣,在一級市場穩(wěn)扎穩(wěn)打,適度加快二級市場的培育。
平板電視價格平均下降27%
五一前夕,就有渠道連鎖巨頭放言,國外品牌的價格可能趨近甚至低于國內品牌。記者從各家電大賣場了解到,五一黃金周的情況驗證了這一預言。國外品牌撿起了在去年十一黃金周大玩的市場利器,狂打價格戰(zhàn)。
液晶電視龍頭品牌夏普將37英寸以上的大屏幕液晶電視作為降價主流,普遍降幅在15%左右,其37英寸液晶電視首次跌破9000元,其65英寸的液晶電視最高降幅近1萬元;三星一款40英寸液晶電視由9900元降到了7900元;索尼一款40英寸液晶電視降到6000元左右,比國產同尺寸液晶電視還便宜,其一款52英寸液晶電視甚至從68990元降為49999元。
相關的數(shù)據(jù)統(tǒng)計也證實了三星、索尼、夏普、東芝等國外品牌成為五一黃金周價格戰(zhàn)的主導者,國產品牌的價格僅平均下降了18.32%,而在國外品牌的主導下,平板電視整體價格則平均下降了27%。
去年十一黃金周,成為國內外品牌市場博弈的一個分水嶺:國外品牌通過價格戰(zhàn)和高端大屏策略取得最直接的市場成效,其銷售開始強勢抬頭。而這種勢頭到了2007年則更為強勁。
據(jù)賽諾市場研究公司為《中國電子報》提供的2007年1月和2月中國液晶電視市場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三星(11.4%)、索尼(10%)、東芝(8.5%)、飛利浦(7%)、LG(6.3%)分別躋身第一、第二、第五、第七和第八。在前八中占據(jù)五席;在銷售量占有率方面,國外品牌也與國內品牌明顯縮小了差距,三星(8.71%)、索尼(7.99%)、東芝(7.95%)、飛利浦(6.30%)已躋身第四、第六、第七和第十。
而到了今年五一黃金周,國外品牌不只在銷售額占有率上占優(yōu),在銷售量占有率方面也超越了國內品牌。據(jù)蘇寧電器、五星電器等連鎖賣場的銷售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國外品牌的銷售量占有率都在五成以上。
國外品牌的勝利僅是階段性的
“現(xiàn)在大抵是國內品牌最黑暗的時候?!敝锈凳袌隹偙O(jiān)彭煜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如是說。彭煜所說的“最黑暗的時候”是指我國平板電視市場還沒有被充分開發(fā)這一特定階段。
中國平板市場是二元結構,由城市市場和農村市場組成。目前即便是城市市場,也沒有充分開發(fā)。2006年中國平板電視的需求量是380萬臺,今年需求量將猛增,也可能僅為680萬臺。如此小的量必然使其市場渠道集中在一級市場。
專家指出,在一級市場消費者具有崇洋的品牌情結,傾向于高端產品,購買主渠道為大連鎖賣場,而這些特征正好契合了國外品牌的優(yōu)勢。
因此,平板電視的市場渠道集中在一級市場正是國外品牌占優(yōu)的深層次原因?!凹偃缫患壥袌隹梢酝氐酱?000萬臺的量,國內品牌將發(fā)揮出規(guī)模優(yōu)勢,那么,國內外品牌博弈的結果可能會反過來?!迸盱现赋?。
另外,記者通過采訪國內企業(yè)了解到,其他不利于國內品牌市場拓展的表象性客觀原因有三:
一是國外品牌已經(jīng)學會了國內品牌慣常用的價格戰(zhàn)和特價機手段,實行“人和”之策。國內品牌比國外品牌價格低,被消費者認為是理所當然之事。當國外品牌大打價格戰(zhàn),縮近與國內品牌的價差,并推出一兩款可能是“有價無市”,但比國內品牌同類產品價格還低的特價機時,就會極大地刺激消費者的購買欲望。國外品牌的這一策略在五一黃金周淋漓盡致地發(fā)揮出來,而這一策略一方面使消費者爭相去購買其平板電視產品,另一方面,也一定程度地“騷擾”了國內品牌的原有價格體系,令國內某些企業(yè)沒有沉得住氣,推出了可能賠本賺吆喝的低價產品。
二是去年國美并購永樂,百思買整合五星,連鎖渠道方面的整合,實際上削弱了以前國內品牌固有的渠道優(yōu)勢,為國外品牌提供了更為有利的機會,國外品牌只需要抓住一兩個渠道連鎖巨頭就可以做很好的渠道布局。
三是連鎖渠道商向國外品牌要的返點更低,這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國外品牌的銷售成本??导讯嗝襟w事業(yè)部副總經(jīng)理劉丹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去年國外品牌給渠道商的返點是6%,比主流的幾大國內品牌的返點低2%-3%。
過去兩三年中,渠道商出于可以理解的商業(yè)原因,扶持彼時市場地位并不強勢的國外品牌,以向國內品牌要更高的進場價。他們對國外品牌實行了傾斜政策,不但要的返點更低,而且讓出了最好的銷售位置。
這讓記者想到,最近幾次黃金周之后,國外品牌在市場盤點之后銷售兆頭的消息都無一例外地首先從渠道傳出,似乎也不難理解了。
對二、三級市場培育要掌握火候
面對國外品牌凌厲的價格攻勢和已取得的市場優(yōu)勢,國內品牌應如何應對呢?市場研究專家和國內企業(yè)的負責人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都反復強調,目前的市場態(tài)勢中,國內品牌更應該沉住氣,穩(wěn)扎穩(wěn)打。
在2003年平板電視剛進入中國市場的時候,國外品牌在液晶電視領域就占有八成的市場份額,當時媒體和業(yè)界沒有像現(xiàn)在這么關注國內外品牌的份額的占比關系。國外品牌只是在去年十一黃金周之后,其市場優(yōu)勢更為明顯。
劉丹告訴記者,目前國內品牌雖然市場的占比在縮小,但要注意的是,在市場盤子整個做大的情況下,國內品牌本身也在增長,依然能賺到錢。沒有必要因為國外品牌的低價策略自亂陣腳,這次五一黃金周,廣東的三家彩電企業(yè)都沒有跟風國外品牌而打出賠本的價格。
事實上,國內品牌也開始另尋他路,其穩(wěn)扎穩(wěn)打的策略體現(xiàn)在從“軟”處著手,主打售后服務牌。在五一前夕,海信、創(chuàng)維、長虹、康佳、TCL等五大廠商都宣布對平板顯示屏實行3年質保。
除了開打服務牌,穩(wěn)扎穩(wěn)打之外,國內品牌需要做的功課還有加快二、三級市場的培育。不過,在此方面,國內品牌面臨兩難境地,如果過快培育二、三級平板電視市場,則可能影響其CRT電視在該市場的銷售,但主攻平板電視的國外品牌則不會面臨這一難題。因此,國內品牌對二、三級市場的培育需要掌握好火候。